第(1/3)页
吴浩深吸一口气,迎着众人期待与审视交织的目光,缓缓开口。
“这确实是一个极为关键且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反复探讨、深入研究的重点。
在我们的设计框架里,当智能作战指挥系统处于自主作战模式时,其决策虽由系统自主生成,但责任主体的界定不能简单归责于机器。”吴浩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着。
“从研发方的角度,我们浩宇科技在算法构建与系统设计上,严格遵循国家军事战略规划、国际公认的战争法规以及道德准则。
我们的研发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确保每一个决策逻辑都经过严谨的推演与验证,从源头上为系统的决策正确性负责。
倘若因算法漏洞或设计缺陷导致错误决策,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研发责任。”
吴浩微微侧身,看向在场的海军军官们,继续说道:“而对于海军作战体系而言,舰艇所属部队以及上级指挥机关同样肩负着重大责任。
在系统投入使用前,部队需对其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估,确保系统契合实战需求,并对官兵开展详尽的培训,使其熟悉系统运行机制。在作战过程中,即便系统处于自主作战状态,部队仍需对整体战局进行把控。
一旦出现系统决策与整体战略方向相悖的情况,指挥机关有权且有责任进行干预,对系统决策进行修正。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与指挥机关也应作为责任主体的一部分。”
“至于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本身,它只是按照既定程序与算法执行任务的工具。虽然它能够自主做出决策,但这背后的逻辑与规则是人类赋予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将其单纯视为责任主体。就如同枪炮,扣动扳机的是人,弹药是由人装填与设计的,枪炮本身只是实现打击目的的载体。
同理,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是实现海军作战意图的手段,真正的责任主体是构建其决策逻辑的研发者、将其应用于实战并进行管理的海军部队以及把控战略方向的指挥机关。”
吴浩的回答如同一把钥匙,试图解开众人心中关于责任界定的困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