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就在杨遇安小心试探扬子津大营的安全极限距离时,不知不觉间,时间就来到了开皇十四年年末。 这一年江南并没有发生什么值得称道的事件,反倒是远在北方的东西两座都城,发生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 事情起因源自于关中一场旱灾。 且说,关中地区自秦汉以来,经过上千年开发,水土流失严重,产粮能力早就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人口。 故而早在开皇四年,隋皇杨坚就下令修建广通渠,连接黄河,以便从东都洛阳运来粮食。 只是这对于关中庞大的人口而言仍旧杯水车薪。 丰年还能勉强维持,一到灾荒年,别说平民,就连公卿之流,都填不饱肚子。 如此坚持到夏末,眼见情况即将失控,杨坚不得不带着全城百姓背井离乡,转移到东边洛阳安顿,史称“就食洛阳”。 说实在的,堂堂大隋天子,平日省吃俭用,居然还要沦落到带头“乞食”的地步,实在丢脸。 大概杨坚也感觉此事晦气,所以来到洛阳安顿好后,不但自己积极拜神祭天,还鼓励前朝齐、梁、陈等后人也重新祭祀已经废绝多时的宗庙。 天下有灾荒,你们这些前朝神仙也得为咱大隋分担一下不是? 事情到此为止,暂时还跟富足的江南地区扯不上什么关系。 然而某日杨坚在洛阳北邙山祭祀了一圈下来,设宴饮酒之际,伴驾的陈后主,也就是被后人暗讽“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那一位,不知是一时喝高了,还是有心拍马屁,居然当众怂恿杨坚去泰山封禅。 要知在这个时代,封禅仪式有着及其特殊的政治意味,不少历史有名的皇帝都干过,譬如秦始王、汉武帝、汉光武帝。 大有不封禅不是千古名君的意思。 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件极为劳师动众的事。 耗费之大,副作用之多,不少干过的皇帝后来都直呼后悔。 所以没有意外,陈后主这记马屁是拍到马蹄子上的。 杨坚素来以节俭自诩,像封禅泰山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怎么能做? 朕不就成昏君了吗? 少不了一番义正辞严的拒绝。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 东都群臣不敢再主动提起封禅之事,可远在千南方里之外的杨广却如猎犬嗅到猎物气味一样,敏锐察觉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 于是在陈叔宝同学刚刚被批评不久,杨广同学丝毫不吸取教训,逆势上书,恳请父皇封禅泰山。 他不但自己上书,还撺掇百官一同开声。 面对次子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这一回,杨坚的态度却忽然变得暧昧了。 首先,他当然是没有直接同意封禅的。 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是我杨·爱民如子·坚能做的事吗? 不封禅,绝对不封禅,打死都不能提封禅! 可与此同时,他同样没有直接回绝。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坚表示兹事体大,象我这种勤俭持家的人这么干不合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