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不减少前场进攻球员人数的情况下,通过边后卫前提,来确保自己后腰位置上有足够的拦截能力? 可问题是,萨巴莱塔不是真正的后腰啊? 他能胜任这个位置的职责吗? 不只是克洛普看到了这一点,利物浦的球员们也看到了曼城阵型的变化。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未在意,甚至想趁着曼城后防线人数下降的机会,进一步的加大在前场的逼抢礼物,他们的两个边锋直接怼到了曼城左右两侧中卫的脸上,整体阵型压的非常靠前。 而两个边锋位置的提前,使得利物浦中场球员也不得不上前以保证自己三条线的合理距离。 利物浦的球员认真执行着克洛普在更衣室提出的要求,他们用积极的跑动和拼抢,去限制曼城球员的传递和配合。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利物浦就像是一台机器一样,每个零部件都在高速运转着,没有任何人在偷懒。 可他们却发现,下半场他们的高位逼抢效果比上半场差远了。 曼城在下半场加大了进攻力度,他们的两条边路频频能攻入己方半场,甚至制造射门的良机。 下半场第分钟,林全边路成功突破后选择内切射门,皮球击中了横梁,让利物浦的球员们心中都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好险好险,这球再差那么一点点,他们的领先优势就只剩下一球了! 虽然这球没进,但是却给利物浦敲响了警钟,他们的防守战术出现了问题。 可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场边,克洛普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皱着眉头,脑海中仔细回想着刚才曼城这一波攻势的发起、组织到结束的全部过程。 “为什么林全接球的第一时间,己方的边路球员没有上前对他进行压迫呢?” 他脑海中冒出来了一个问题,这场比赛他是很注重对曼城两个边路的防守的。 尤其是对于曼城的头号得分手林全,那更是警惕不已。 可他明明却记得刚刚在林全接到队友传球的时候,利物浦的边前卫没有第一时间上前去干扰和拦截。 这是什么情况? 是球员们偷懒没有执行自己的战术,还是说场上出现了什么自己没发现的变故? 想到这里,克洛普瞪大了眼睛,密切的盯着球场上曼城球员的站位。 其实对于主教练而言,因为他们跟球员们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以要一下子就观察清楚球员们的站位并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此时克洛普站在看台上的话,他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利物浦球员的防守站位,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生了改变。 而这种改变,不是克洛普主动调整的结果,而是被动的结果。 在萨巴莱塔前提之后,对方中场现在有4名球员,如果继续按照上半场的逼抢办法,他们就要以少抢多,就算他们跑动的再勤奋,也很难弥补人数上的差距,无法对对方形成足够大的压迫力。 所以,利物浦这边的阵型被迫内收,向中路回缩。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球员们自发的这样做了,克洛普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会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因为就算是他上场比赛,他也会这样下意识的去做。 可就是这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才让曼城的进攻被盘活了。 孙兴慜上场之后,频频凭借着自己的速度在边路带球狂奔,他的内切射门能力有限,所以只需要利用自己的速度把球推进到前场,然后再想办法交给林全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而林全在孙兴慜带球的过程中也会主动朝着边路靠近,以接应他。 林全这样导致利物浦的边后卫没办法贴上去限制孙兴慜,他只能选择站在两人的中间,尽可能的切断这两人之间的连线。 这种站位,几乎没办法给孙兴慜带来任何的干扰,他可以非常舒服的带球下底,完成传球! 更要命的是,在这种进攻的过程中,曼城的资源倾斜的非常明显。 到时候不只是孙兴慜、林全会在边路活动,德布劳内甚至是萨巴莱塔都会往这边靠,以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 而且他们的站位还很分散,不是那种扎堆挤在一起,让自己人失去了闪转腾挪空间的站位。 这使得利物浦在边路的防守难度大大提高,他们无法拦截孙兴慜的带球和传球。 而一旦球交到林全的手上,以林全的爆发力和突破能力,他们的后腰和后卫都没办法能第一时间拦住他。 如此下来,利物浦的防线可谓是岌岌可危,破门只是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在林全的射门击中横梁之后不久,第8分钟,曼城卷土重来。 第(2/3)页